一、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
(一)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(1912—1929年)
(二)以“中国化”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(1930—1937年)
(三)以战后恢复为主要特征的调整阶段(1938—1949年)
二、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演变的特点
(一)强烈的社会责任感
(二)注重实践研究
(三)教育学人的探索
(四)教育的历史自觉
三、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演变的启示
(一)关注法规政策,契合时代诉求
(二)理论联系实践,拓展研究领域
(三)重视吸收与借鉴,创生理论成果
(四)培育内在力量,创建中国学派
文章摘要:民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,分别是1912—1929年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,1930—1937年以"中国化"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,1938—1949年以战后恢复为主要特征的调整阶段。分析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特征,体现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、注重实践研究、教育学人的探索以及教育的历史自觉。当前,我国职业教育学术研究应朝着以下趋势推进:关注政策法规,契合时代诉求;理论联系实践,拓展研究领域;重视吸收与借鉴,创生理论成果;培育内在力量,创建中国学派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分类号:G719.29;K258
Copyright © 2021 《学术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